close

2007年在國父紀念舘舉辦過有關印度的個展後,曾經很奮力的想著,下一個創作目標要走到哪裡?法國?日本?這些遊歷多次的地方,必已累積充足的展覽作品;而在思索的當下,彷彿受到內心情感的召喚,熟悉再不過的台灣,竟冒出我的腦袋。  

Techno robot.jpg

年少時夢想環遊世界,走過五大洲近40個國家後,“突然"想到:“那台灣呢?一個這麼親近的地方,該如何表現它?該如何訂出展出標題呢?無緣由地,一個“咪"字跑出來了!吃著白米飯長大的我們,“咪":為台灣訴說人與土地蘊藏的力量。對一位影像創作者而言,認識自己成長的土地是必然的歷程;就如同巴爾古提在他“回家"一書中提及的文字:“倘使我不認得故鄉,那要如何歌誦世界?"  

Abyss.jpg

攝影帶領我認識台灣,從表象的風景到在地的人文、從繁華的都會到謐靜的山林,隨著年月的累積,藉由思想與影像去解構、建構,重新詮釋對台灣的印象:我所認知有關於台灣的種種美好。一位攝影者的視野,通過旅行的心境認識自我的土地,縱使在經濟發展與汰舊換新的過程裡,有必要的與不必然發生的“破壞",如突兀的高壓電塔、不符合時宜的鐵皮屋、即將消逝的傳統文化、山林的保育問題等、以及伴隨著社會進步所產生的矛盾現象。在此難以改變的客觀環境下,卻引發自我創作的靈感與動機,希望以攝影者特有的“發現"能力,加上對這片土地的親情,“再現"柔美與溫暖的那部份。  

Innocence.jpg

本次展出分為兩個創作單元,一部分以純攝影角度觀看台灣,另一部分以後製建構記憶,以屬於台灣的符碼來詮釋心中的影像。單純攝影的部份,由於台灣是個海島,可以看到許多海岸邊的晝夜不同的景致,但有別於晨昏攝影的色調美景捕捉,而是希望可以看見更深沈的島嶼情懷,不管是漁民的、少女的、世間男女的、或是之於大自然的種種事物。而另一部分以數位處理過後的影像,影像的創意思考來自於台灣本身,意指所有影像中的元素,都是台灣的表徵,而結集這些符碼後,所轉化的都是美好事物。設創作的經驗猶如愛情蘊含酸甜苦辣,與其說是矛盾的煎熬過程,不如說是一種製造美感的衝突;有衝突才有掙扎與取捨,也才能萃煉出影像本質與謙蓄情感。

Dress code.jpg  Path to infinity.jpg  

 從創作的路程以來,常覺得得之於人者太多,整整十年的攝影歷程,感謝不少熱心、專業的前輩指導與提攜,促使我穩健地創作。準備這次展覽的過程,感覺是階段性的自我省思與再啟發。原型必然是真實,或真實必須等同原型? 就把這思考空間留給眾家看倌吧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rika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